划痕实验(细胞迁移)的实验流程及经验分享
简介
细胞划痕法(wound healing)是简捷测定细胞迁移运动和修复能力的方法,类似体外伤口愈合模型。用于探讨某个基因或某种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实验准备:
材料:细胞样品
试剂:无血清培养基、PBS
仪器,耗材:6 孔板、marker 笔、直尺、枪头、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划线:于六孔板底面,马克笔顺直尺画三条横线作为标记线。
2.种板:根据分组种板,细胞密度为5×105个/孔左右。并务必铺匀。
3.划痕:待细胞长满后,用直尺比着,200ul枪头垂直于孔板和画的标记线划两条垂线,使划痕与标记线相交,可以形成若干交叉点,作为固定的检测点。
4.清洗:弃去旧培养基,用PBS轻轻润洗两到三次,直到划下来的细胞冲洗干净。
5.加液:根据分组分别加入加药培养基或无血清培养基。
6.拍照观察:划痕、清洗、加液完成后,用显微镜拍不同倍数的照片,作为0h对照。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在所需时间点取出细胞,于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位置划痕宽度并拍照。
7.数据分析:一种是统计细胞迁移的距离,一种是统计划痕面积。都可以用ImageJ软件来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和经验分享
1.直尺和马克笔等工具用前务必照紫外消杀。
2.种板所用细胞数目可根据细胞的生长快慢调整接种数量。保证每组细胞铺板密度一致,保证每孔务必铺匀。
3.提前用马克笔画好线,避免细胞种板后不好操作。枪头画线之前,不要弃去原培养基,否则划下来的细胞团块会堆积在划痕边缘上堆积导致宽度不统一。
- 铺细胞最好使用 6 孔板,因为 6 孔板可以保证有相当距离的平直划痕,而且因为有 5 条定位线,与划痕相交,这样就有10 个可固定监测点,不作重复,误差也很小。
- 如果你连续监测 24 小时,你需要考虑到划痕缩小是细胞迁移和细胞繁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细胞迁移。
如果要单纯的考虑细胞迁移,可以先用丝裂霉素(1 ug/ml)处理一小时,抑制细胞的分裂,这样结果就是细胞迁移的作用了。另外,使用无血清培养基也可以降低增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照片拍完之后,可以用 ImageJ 来测量划痕区域的像素定量比较细胞迁移的速度。
7. 应尽量清洗掉散落的细胞,对于一些细胞,低血清浓度下也能重新贴壁并增殖,此外也影响数据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