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分析实战指南:从染色到分型

细胞周期分析实战指南:从染色到分型

细胞周期是细胞增殖、分裂的基础,对理解肿瘤生长、药物机制、细胞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核心价值。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结合PI(碘化丙啶)染色,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细胞在不同周期(G0/G1、S、G2/M)阶段的分布,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周期分析方法。

 

这篇文章将为你梳理细胞周期检测的原理、实验流程、关键参数设置、数据分析方法,并附上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案,助你快速掌握细胞周期实验的完整思路。

图片来源于“抖音百科”

 

一、细胞周期分析的基本原理

 

细胞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G0/G1期:细胞休眠或生长准备期,DNA含量为2N;

S期:DNA合成期,DNA含量在2N\~4N之间;

G2/M期:细胞准备分裂或正在分裂,DNA含量为4N。

 

在流式检测中,我们通过染色DNA来评估细胞内DNA的相对含量,从而推断其处于哪个周期阶段。

 

常用的DNA染料包括:

 

PI(Propidium Iodide):经典染料,穿透膜后嵌入双链DNA,适用于固定细胞;

Hoechst 33342:适用于活细胞实时染色;

DAPI:常用于免疫组化和固定细胞染色,但对流式不如PI常用。

 

本指南重点讲解 PI 染色法。

 

 

二、实验步骤详解(PI法)

 

  1. 细胞收集与处理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贴壁或悬浮均可);

使用胰酶温和消化贴壁细胞,合并上清中漂浮细胞;

用 PBS 洗涤 1 次,转入 EP 管中,保持细胞浓度约 1×10⁶ 个/mL。

 

> 建议提前设置:空白对照、同步化处理组、药物处理组等。

 

  1. 细胞固定(关键步骤)

 

加入70%预冷乙醇,边滴加边涡旋混匀,使细胞均匀固定;

放置在 4℃ 冰箱中 固定至少 2 小时(或过夜)。

 

> 固定有助于膜通透性提升,使染料进入细胞内部。

 

  1. 染色步骤

 

固定后,离心弃上清;

用 PBS 洗涤 1–2 次,去除乙醇残留;

重悬于染色液(建议如下配方):

 

染色液推荐配方(每样本 500 μL):

 

PI:50 μg/mL

 

RNase A:100 μg/mL(消除RNA干扰)

 

PBS 或 Binding Buffer

 

避光孵育 30 分钟(室温或37℃均可),随后上机检测。

 

 

三、流式检测设置与参数调节

 

✅ 检测通道设置

 

激光通道:PI 使用 488 nm 激光(红色通道);

FL2 或 PE 通道(通常)用于收集 PI 荧光信号。

 

✅ 数据采集建议

 

线性放大(Linear Scale)比对数放大更适用于周期分析;

建议每组至少采集 1 万个细胞事件;

保持仪器电压、电流稳定,设定一致性。

 

 

四、数据分析策略(以 FlowJo 为例)

 

1建立细胞总群门(FSC/SSC)

 

先在 FSC(前向散射)和 SSC(侧向散射)图上选择单个细胞群,排除碎片和聚团。

 

2剔除双峰细胞(Doublet discrimination)

 

通过 PI 宽度 vs 面积(PI-W vs PI-A)图,筛选单个细胞,排除双峰聚集细胞,以免干扰分析。

 

3DNA含量分析

 

使用直方图(Histogram),观察 DNA 含量分布图,出现典型的“三峰”:

 

G0/G1 峰(左峰)

S 期斜坡区域(中间)

G2/M 峰(右峰)

 

4拟合周期分布

 

使用 FlowJo 的“Cell Cycle”模块进行建模拟合(模型一般选择 Watson 或 Dean-Jett-Fox),输出各期所占比例:

 

G0/G1 %

S %

G2/M %

 

 

五、常见应用场景举例

 

实验类型 细胞周期应用
抗肿瘤药物研究 检测细胞是否阻滞在特定周期
DNA损伤机制研究 判断周期改变是否与DNA复制修复相关
干细胞生物学 比较周期状态与分化潜能
同步化实验 使用血清饥饿、双胸腺嘧啶(thymidine)等同步方法检测周期恢复情况

 

 

六、常见问题排查指南

 

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建议
周期图不清晰、无峰 未除RNA,PI染色非特异 确保加入足量 RNase A,37℃充分消化
S 期识别不准确 双峰未剔除 做好双峰细胞剔除(PI-W vs PI-A)
G1/G2 峰重叠严重 细胞状态不佳、固定不充分 保证细胞健康,乙醇充分固定且慢慢加入
PI染色过弱或太亮 染料浓度不当、孵育不足 调整染色液浓度,避光孵育 30–60 分钟

 

 

七、提升周期分析质量的实用技巧

 

提前同步化细胞可提高分析效率,如血清饥饿同步48h;

使用含 RNase 的即用型 PI 染液可省步骤减少误差;

每次实验务必设置阴性对照和染料空白;

将周期分析与增殖标记(如 Ki67、EdU)或凋亡染色结合,可获取更丰富的生物学信息。

 

 

八、总结

 

细胞周期分析虽属于经典实验,但要真正做到结果可靠、分型清晰,并非“染染上机”这么简单。从样本准备、染色、固定、流式设置到数据拟合,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尤其在抗癌药筛选、放疗机制研究、细胞功能分型等项目中,高质量的周期分析是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