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年如何让作物“保糖增收”?农民的6大应对策略
- 品种改良:选“耐高温、高糖”品种是基础
– 耐热品种:如水稻选“湘早籼45号”(耐受38℃短期高温),玉米选“郑单958”(灌浆期抗高温能力强),番茄选“中杂9号”(高温下仍能正常转色);
– 高糖基因品种:通过杂交或基因编辑,培育“高光效、低呼吸消耗”品种,如甜玉米的“sh2基因”能阻止糖分转化为淀粉,即使高温也能保持高甜度。
- 田间管理:给作物“降温补水”,减少糖分消耗
– 灌水降温:高温时段(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采用滴灌或喷灌,既能补充水分,又能通过蒸发降低冠层温度(可使田间温度下降3-5℃);水稻田保持深水层(10-15cm),利用水体缓冲高温;
– 覆盖保墒:果园地表覆盖秸秆、地膜,减少土壤蒸发,保持根系吸水能力,同时降低地表温度(秸秆覆盖可使地表温度下降8-10℃);
– 合理施肥:增施钾肥(如硫酸钾)可提高作物抗热性,促进糖分运输;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浓度),增强叶片光合功能,减少高温伤害。
- 调整播期:让“关键生育期”避开高温
– 早播或晚播:如长江流域中稻将播种期提前至4月下旬,使抽穗期避开7月下旬的“伏旱高温”;华北玉米改春播为夏播,避开6月干旱高温;
– 错峰上市:蔬菜通过大棚育苗,提前或延后种植,使结果期避开高温季节(如秋番茄7月播种,9-10月结果,避开8月高温)。
- 设施农业:用科技“隔绝”高温伤害
– 大棚通风与遮阳:夏季大棚打开顶窗和侧窗,配合遮阳网(遮光率50%),可使棚内温度降低5-8℃;
– 喷灌与雾化降温:智能温室安装喷雾系统,高温时段每小时喷雾10分钟,通过水汽蒸发带走热量;
– 反光膜覆盖:果园地面铺设银色反光膜,反射阳光避免果实日灼,同时增加叶片光照(提高光合效率),一举两得。
- 生物调节: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抗热性
– 喷施芸苔素内酯:在高温来临前3-5天喷施,可提高作物细胞的耐热性,保护光合酶活性,如小麦灌浆期喷施后,千粒重可增加5%-8%;
– 施用腐植酸:通过根系吸收,增强作物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向果实运输,番茄施用后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10%-15%。
- 应急补救:高温已发生,减少损失是关键
– 剪叶保果:玉米遭遇高温时,适当去除下部老叶,减少呼吸消耗,保证籽粒糖分供应;
– 人工辅助授粉:水稻、玉米在高温时段(上午8-10点)进行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减少空秕粒;
– 及时采收:蔬菜、水果在高温胁迫下提前成熟,需适时抢收,避免果实因呼吸消耗过度而品质下降(如番茄转色70%时即可采摘,避免高温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