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终身注射!1型糖尿病治愈迎来划时代突破
当42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张先生(化名)在移植手术次日出院时,他手中的血糖仪显示着久违的正常数值。这位与糖尿病抗争37年的患者或许未曾想到,自己正成为全球医学史上的里程碑——2025年8月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颠覆性成果:美国Sana Biotechnology公司通过“低免疫技术(HIP)”改造的胰岛细胞,首次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成功实现异体胰岛移植并长期存活。这项突破意味着,全球920万1型糖尿病患者有望彻底摆脱胰岛素注射和终身药物管理。
一、突破性技术:让移植细胞“隐形”于免疫系统
传统胰岛移植面临两大死结:供体短缺与免疫排斥。全球每年仅能完成约1,000例移植,且患者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由此带来的感染风险和器官毒性让许多人望而却步。Sana公司的UP421疗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胰岛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I),同时增强CD47“别吃我”信号蛋白表达,使移植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攻击。
在临床试验中,医生从60岁捐献者胰腺中提取胰岛细胞,经HIP技术改造后,将7,960万个工程化细胞分17次注射至患者体内。术后12周随访显示:
- 患者C肽水平(胰岛素分泌标志物)从检测不到升至正常范围
- 混合餐耐受测试中胰岛素分泌模式与健康人一致
- 磁共振成像证实移植部位细胞持续存活
- 未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
“这是首个在免疫功能正常人体内,无需保护装置实现同种异体移植存活的案例。”研究领衔者Per-Ola Carlsson教授强调,“这证明我们找到了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圣杯’。”
二、从“控制”到“治愈”:技术迭代开启新纪元
UP421的突破并非孤立事件。全球糖尿病治愈领域正呈现三大技术路线竞相发展的态势:
- 干细胞再生疗法:无限量细胞工厂
福泰制药的zimislecel疗法已使10名患者彻底摆脱胰岛素,其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批量生产胰岛细胞。中国上海长征医院团队开发的“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功治愈多位患者。但此类疗法仍需配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患者招募因担忧药物副作用而受阻。 - 微囊化封装技术:人工免疫屏障
通过藻酸盐微囊将胰岛细胞包裹,形成直径0.5毫米的“生物反应器”。实验显示,3D生物打印装置可使糖尿病小鼠血糖正常化达2个月。但杂质引发的炎症反应和微囊破裂风险仍是临床转化障碍。 - 整合医学干预:多学科协同作战
深圳安赤颖团队采用“免疫阻断+β细胞再分化”方案,已帮助20名儿童患者停用胰岛素。该疗法整合内分泌学、免疫学、营养医学等学科,通过正分子营养支持实现结构性治愈,最长停药时间达13个月。
三、治愈之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
尽管前景光明,专家提醒需保持审慎乐观。Sana公司此次试验采用低剂量细胞移植,且患者在随访期仍需补充胰岛素。公司计划在2026年提交IND申请,启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其正在研发的SC451干细胞疗法已在动物实验中实现64周血糖控制,有望成为首个无需免疫抑制的“终极治愈方案”。
“百年来,糖尿病患者首次看到回归正常生活的真实可能。”国际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JDRF)首席执行官Aaron Kowalski博士感慨。从1921年胰岛素的发现,到2025年免疫逃逸技术的突破,人类与糖尿病的百年拉锯战正迎来转折点。当科学突破与多学科协作形成合力,曾经的不治之症终将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