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细胞收货处理全攻略:从开箱到复苏,每一步都关键!

常温细胞收货处理全攻略:从开箱到复苏,每一步都关键!

细胞实验的成功,往往从 “第一公里” 开始 —— 常温细胞的收货处理。看似简单的开箱操作,实则藏着影响后续实验结果的关键细节。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常温细胞收货的全流程,从准备工作到应急处理,让你的细胞从抵达实验室的那一刻就得到最妥帖的照顾。​

一、收货前:做好 “战前准备”​

常温细胞(如 T 细胞、干细胞等)在运输过程中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收货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决定细胞活性的保留程度。建议提前 1 小时完成以下准备:

  1. 环境核查​

确认生物安全柜已消毒并运行 30 分钟以上,紫外灯消毒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同时检查培养箱温度(37℃±0.5℃)、CO₂浓度(5%±0.1%)是否稳定,备用培养瓶需提前加入适量完全培养基,在培养箱内预热至 37℃。​

  1. 耗材清点​

准备无菌 15ml 离心管、移液枪(1ml/5ml)、枪头、75% 酒精喷壶、细胞计数板等。若接收的是冻存管运输的细胞,需额外准备 37℃恒温水浴锅,水位控制在冻存管高度的 2/3 处。​

  1. 应急预案​

提前熟悉细胞株的特性说明书(如是否需要特殊添加剂、传代比例等),准备好应急培养基(如无血清培养基用于意外污染时的清洗)。​

二、收货时:3 步完成 “开箱检查”​

常温细胞运输通常采用泡沫箱 + 冰袋(维持 15-25℃)的包装,收货时需按以下步骤操作:​

  1. 外观检查​

观察包装是否有破损、渗漏,冰袋是否完全融化(若融化可能导致运输温度超标)。记录开箱时间、环境温度,拍照留存包装状态(便于后续追溯问题)。

  1. 信息核对​

对照发货单检查细胞株名称、编号、代次是否一致,是否附带质检报告(包括无菌检测、支原体检测结果)。若为冻存细胞,需确认冻存管是否有裂纹、标签是否清晰。​

  1. 细胞状态初判​

对于贴壁细胞,观察培养瓶中细胞是否脱落、培养基是否浑浊;悬浮细胞需查看是否有沉淀、絮状物。若发现异常,立即拍摄清晰照片联系供应商,同时做好记录。​

三、收货后:分场景处理指南​

根据细胞类型和运输形式,收货后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场景的操作规范:​

  1. 贴壁细胞(培养瓶运输)​

用 75% 酒精擦拭培养瓶表面,静置 30 秒后移入生物安全柜。​

缓慢倒出旧培养基(保留 5ml 备用,若后续细胞状态异常可用于检测),加入预热的新鲜培养基(覆盖细胞层即可)。​

置于培养箱中静置 2-4 小时,待细胞完全贴壁后,更换全部培养基,开始常规培养。​

  1. 悬浮细胞(离心管运输)​

酒精消毒离心管后放入安全柜,1000rpm 离心 5 分钟,弃上清。​

用 1ml 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取少量进行计数(推荐使用台盼蓝染色检测活率,活率应≥85%)。​

按合适密度接种到培养瓶中,补充培养基至推荐体积,轻轻混匀后放入培养箱。​

  1. 冻存细胞(常温复苏运输)​

图片来源于百度

快速将冻存管放入 37℃水浴锅,轻轻摇晃至剩余少量冰晶时取出(避免完全融化后温度骤升)。​

酒精消毒管壁,移入安全柜,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含 5ml 培养基的离心管,1200rpm 离心 5 分钟。​

弃上清后用培养基重悬,接种至培养瓶,48 小时内避免换液,让细胞逐步适应环境。​

四、关键注意事项:这些 “细节” 决定成败

  1. 时间控制​

从开箱到完成接种的总时间应控制在 30 分钟内,避免细胞长时间暴露在室温环境中。​

  1. 无菌操作​

所有步骤需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移液时枪头避免接触瓶口边缘,每操作一步都要对瓶口进行火焰消毒。​

  1. 状态监测​

接种后 24 小时内密切观察细胞状态,贴壁细胞需确认是否伸展良好,悬浮细胞是否均匀分布。若发现细胞皱缩、聚团,及时排查培养基配方或温度问题​

  1. 记录存档​

建立 “细胞收货档案”,记录细胞来源、接收时间、初始状态、操作人等信息,便于实验追溯。​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办法
细胞活率低 运输温度波动 提高接种密度,加入 10% 血清促进恢复
培养基浑浊 污染风险 立即离心换液,添加青霉素 – 链霉素双抗
贴壁细胞脱落 运输震荡 收集脱落细胞离心后重新接种,降低换液频率

 

常温细胞的收货处理,考验的是实验人员的细心与规范。从开箱前的准备到接种后的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细胞的后续表现。记住:对待细胞就像对待精密仪器,耐心和严谨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