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逆袭SCI论文

这是一篇关于儿童肾移植长期随访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中文不是我自己的,那时移植专业的东西我研究的还不深入,尚写不出如此有深度的文章。中文是一位主任的,因为我英语水平不错,他把这篇文章给我投,让我放第一作者,到现在我还很感激这一点。

这是一篇关于儿童肾移植长期随访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中文不是我自己的,那时移植专业的东西我研究的还不深入,尚写不出如此有深度的文章。中文是一位主任的,因为我英语水平不错,他把这篇文章给我投,让我放第一作者,到现在我还很感激这一点。
    他喜欢不时总结点临床文章,中文思维和写作的肯定没问题的。因此这篇文章会中的首要原因是中文原稿有内容。主要亮点是,随访时间长,最长的达 20 几年;例数足够,儿童移植大家做得都不多,例数多不到哪里去,相比之下 30 例左右已经算满意的了;随访内容有特色,关于儿童患者肾移植后生长发育、上学、工作、结婚甚至生育都有总结,是相当难得的素材。
    接下来就是艰辛的翻译。没怎么写过啊,英语灰常不够用呗。当时英语水平大概什么程度呢,07 年 LPT 考试全省前几名,应该是 6 级 + 吧。其实 8 级也没用,写到现在才发现,只有大量的写才能学到专业 SCI 文章需要的那些词汇、句式,以及翻译技巧。磕磕巴巴翻完了,通篇 chinglish 吧,反正就准备投了。
    杂志怎么选呢?就是上 JCR 搜。每年的 JCR 都是趁热就下载了。当时也没注意太多,看到 pediatric transplantation 这个杂志,分数也不高,其它细节也不知道,反正挺对口的,就想拿它试试吧。
    然后就是投稿了。投稿那叫一个费劲啊。流程不熟,什么 cover letter, running title, figure legend…. 云里雾里的,还好有谷歌嘛,慢慢搜慢慢学,总算是能啃下来。然后就是网络特别慢,特别特别慢,一个网页等半天啊,哪里像现在,你墙任你墙,我自翻他娘。最后吧,成功提交了。那种感觉,第一次投稿的人都有体会,一把辛酸泪。
    然后就等消息呗。你猜怎么着,很快回信了。我一看,居然是编辑把我文章通篇修改了一遍,把里面 chinglish 全部修正过来了,而且还有看不懂的词,给我打了问号回来,最后问我,修改完的版本发去外审,同不同意。当时我就想,怎么有这么 nice 的编辑?我的英语怎么这么漏气(闽南语)?翻出来的词 native speaker 看不懂!把打问号的词斟酌好发回去,表示同意外审,一千个同意。
    后来外审挺顺的。审稿专家觉得文章随访内容很有特色,提了一些补充资料的要求,比如完善人口资料、增加对照资料、画生存曲线图什么的,还有就是关于写作水平的问题。
    其实有让你修稿,基本上都会中。我当时还不知道。修完两稿后,最后通知接受了。收到接受邮件的时候,抑制不住的心呯呯跳,肾上腺素窜升,太紧张兴奋了。
一键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