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SCI论文写作出来肯定不会是八股文

好的SCI论文写作出来肯定不会是八股文

科研论文的八股文格式以前就介绍过,适用于新人练手,但是写了一定数量的论文之后就会发现,越是规范的东西,就越容易上手,但是同时也限制了表达的自由,这也是为什么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遭人诟病的原因。

科研论文的八股文格式以前就介绍过,适用于新人练手,但是写了一定数量的论文之后就会发现,越是规范的东西,就越容易上手,但是同时也限制了表达的自由,这也是为什么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遭人诟病的原因。八股文出来的论文只能是中规中矩的典范,但是出不来散文那种飘逸的感觉,也写不出很有底蕴的厚重感。所以八股文很难出大家。要学习大高们论文的组织方式,在写论文的时候,不一定要严格按照1,2,3,4一个要点一个要点地排下来,可以尝试着用更加自由,更加轻盈的方式来组织。而且要注意论文的前后呼应,让整个论文看起来有机得形成一个整体。
    要试着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论文。不同层次的人对相同事物重要程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项目负责人(PI)可能更关心的是整个整个项目的物理过程是不是正确的,思路是不是可行的,核心部件的设计是不是存在缺陷。而对于具体的实现过程,他们可能不是很清楚甚至是不怎么关心。而对于具体实现的研究人员而言,就更容易忽视了整体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局部上。从写的论文上体现出来的就是项目负责人(高人更多一点)写出来的论文就会以整个项目的背景入手,描述项目背后的意义,所以论文读起来就会有气势很多,论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可能更多的是宏观的物理设计,那些可能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就搞出结果的物理价值反而要比费了很长时间才搭出来的装置或者弄出来的诊断系统高很多,而那些在具体工作中起了很重要作用的辅助设备常常是一句话带过。反观那些拘泥于细节的论文,反而容易给审稿人一种工作是做了很多,但是都不重要的感觉,毕竟审稿人大多不会做一模一样的事情,遇到同样问题的机会也比较小,也就无法体会在其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艰辛。所以两者相比之下,就有论文高低之分了,有时也会感叹说有时候不公平,有些人就花了一点点时间,就发了一篇论文,另一些人花了好几倍的时间,也发了同样的期刊。但是事实上是境界决定了水平,脑力劳动者轻描淡写的就把事情解决了,还拿了高报酬,体力劳动者费体力费时间,报酬却还是那么低。
    同时,论文的写法也决定了是否能多被人引用。如果一篇论文追求太多细节,那么引用的人也会觉得很有压力,那种看起来工作量大而且细致的论文,如果被引用的话,不是给自己的论文挖坑说没有创新或者是工作量不大吗?反而是那些站得很高的论文,或者理论的角度去写论文,反而容易被引用。因为又虚又高的东西引用的起来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除了领悟高人的境界,尝试着从抽象一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之外,还要学着高人的遣词造句。一篇论文之所以让人觉得高,文笔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让人值得去仔细推敲。
一键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