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投稿后的审稿阶段流程(仅作参考)

SCI投稿后的审稿阶段流程(仅作参考)

由于最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战友大量重复地发求助贴讨论关于审稿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及文章接收后的校稿等待时间等等,特写一下个人的投稿经历及一些观点,可能太罗嗦,想到哪说到哪,仅供参考,希望有一点帮助。除了坛子里提到的几个非常快的刊物外,说一下常规过程,一般刊物收到稿子后,先有分管格式的文字编辑审查一下,看是否符合他们的格式,document全不全,human study有没有登记号,不符合要求的打回改格式或补材料再投。
    然后文章都要先分配给分管editor,先内部审阅决定是否外送,一般需要大约两周多,当然长的也有(像PNAS的内审比较复杂,分几个等级:先文字编辑初审,然后 editorial team审, 再分管editor审,有时候会有invited editor,每个环节开始、结束都标的很清楚),然后要么直接拒,要么送审(外审)。
    这里有一句话叫“没有信息就是好消息”,一般直接拒稿都很快。外审除了那几个超快的刊物,一般一个半到三个月,超过三个月建议催一下,这样编辑就会催一下审稿人,对审稿人来说,除了给那几个非常好的刊物审稿非常及时外(如Cell一般两个月都会返回审稿意见),其余的都得催着,就像交基金申请一样,审稿人一般都是等到最后一刻或超期了才返回。
    是需要编辑催或反复催的(国外审稿都是免费的,没有动力)。收到审稿意见后,编辑会汇总意见,综合评估,做决定,短的一周内出结果。如果审稿意见中有数量相等的两种极端意见,这种情况编辑就显得非常重要,编辑可以自己作为仲裁审稿人审稿后做决定(好一点的刊物分管编辑水平都很高,名校教授也是有的,像哈佛的袁教授是JCB的四大editor之一,当然下面有具体做事的),也有可能再找审稿人作仲裁审稿,这样需要的时间就很长,所以要发信问一下,发信要注意措辞,要委婉,要多理解编辑,他们是夹在中间受气的。然后是改稿,一般大改两个月,如果觉得时间不够用可以申请延期,小改时间不定。
    改稿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要及时跟编辑沟通。大改返回后意见多的话都要重新返给审稿人再审,比正常审稿要快,如果意见很简单的话,编辑可以直接做决定接收文章。在国外我很少听说谁改稿后被拒的,但在论坛里会看到国内的同学有这种情况,简单说几句关于改稿的事情,不管审稿意见是刁钻还是友好,都要认真对待,回答问题语气一定要委婉、客气、表达清楚、逻辑性强、有凭有据,对于能补的实验尽可能补,不能补的,要有充分的理由,对审稿人理解错误或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要委婉的回答,详细解释,当然能提供参考文献或data说明就更好了。
    有时候有些data不太适合放到文章中,但却可以放到response letter里作为佐证。千万别上来就说,你理解错误,人家再错也是决定你文章命运的人。我的最高纪录有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写超过一页纸的,也有附上几个图和几篇参考文献的。
    最后要达到一种让人看了,频频点头,想拒你都舍不得的境界。这个地方有句话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难的问题仔细全方位反复思考,总会想到解决的办法。一般审稿人对修改回来的都会网开一面,本来就是想稍微难为你一下嘛,你大部分实验都做了,个别的做不了也就那样了。关键是个认真的态度和合理的解释。
    当然对一些很好的刊物来说,文章审稿、拒还是收,有很多影响因素,不是必然的,但有时候会起作用,比如通讯作者在本领域的影响力、前面在这个刊物发过几篇文章,甚至跟这个编辑熟不熟(编辑选审稿人是很重要的一环)等等。在圈子里转,就那么几号人。
    一般刊物的审稿过程除了文章本身的实力之外,运气有时候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大家都很清楚,但真金不怕火炼,好的文章是不会被埋没的,有时候具有戏剧性的是投这个刊物被拒了,再投一个高的反而中了,同一档次内的刊物,影响因子差个一点半点没什么实际意义,你的文章跟这个刊物的match程度非常重要。这里插入说一下怎么选推荐审稿人。
    很多刊物都要求你推荐审稿人,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编辑的时间。你的审稿人如果选的合适,编辑是会至少采纳一部分的。很一般的文章,不太建议选大牛做推荐人,尤其是一些人品不好的,他们可能会给你提高于这个刊物水平的改稿要求,当然他们可能未必有时间审一些较低刊物的文章。一些已知的非常nice的大牛还是可以选的。如果老板有认识的或合作过但没一起发过文章的国际友人最好,有点名气的就更好了。推荐肯定非常有效。
    自己同胞最多推荐一个,再就是到pubmed去搜本领域或相关领域跟自己科研水平和发文章档次差不多的老外,但科研上不要有竞争和利益冲突。有些刊物尤其是一些top刊物,是可以排除几个人不让做审稿人的,主要是科研上的宿敌,因为有时候有很多利害关系。这个编辑一般会考虑你的要求的。
    文章接收了以后,要从刊物的编辑部移交给出版公司校稿后出版(online only的除外),这个需要一个过程,从文章接收到校稿需要一定时间,因为有一堆的文章在排队,老外工作效率又差。实在等的受不了就发信问问,但不需要过多担心,老外虽然效率差,但很负责任。一般文章接收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编辑部告诉你接收的email就可以作为评奖学金或其它的证据。
    总的来说在发文章的整个过程中耐心等待很重要,不要想三想四,做没必要的担心,如果觉得时间超出了合理范围或等的受不了了,就发信问问。发信时提前打个草稿,反复斟酌好了再发,注意措辞和语气,没必要连续重复多次发email催促,显得很没礼貌。以上仅是泛泛而谈,讨论的是大部分的情况,当然投稿是case by case,即便是相同的刊物,每篇文章差别也还是挺大的,审稿时间主要取决于审稿人返稿速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