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增殖

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增殖

1、实验原理
克隆:指单个细胞在体外持续增殖6代以上后其所形成的细胞群,形成肉眼可见的集落或克隆,这时每个克隆大小在0.3-1.0mm,含有50个以上的细胞,通过计数克隆形成率,可对单个细胞的增殖潜力做定量分析。克隆形成依据采用的培养介质的不同,分为平板克隆和软琼脂克隆两类。
平板克隆形成:细胞培养在培养基中,应用于贴壁的细胞,是测定单个细胞增殖能力的有效方法。根据实验对象和目的选择,平板克隆检测贴壁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致瘤性,若只是简单评价贴壁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群体依赖性,则选择平板克隆即可。

2、实验方法
1)细胞铺板:取对数生长期的单层培养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把细胞悬浮在完全培养液中备用。
2)铺细胞:将细胞悬液做梯度倍数稀释,以适当的细胞密度(根据增殖能力)接种于培养皿中。一般分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 37℃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
3)克隆形成:置37℃ 5%CO2及饱和湿度的环境下,静置培养2-3周。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
4)细胞固定:与染色弃去上清液,用PBS小心清洗2次。加纯甲醇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0.1%结晶紫染色2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5)克隆计数: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然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注意事项:
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仅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
2)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布均匀,不能有细胞团,种密度也不能过大。
3)结晶紫染色后及时拍照并计数克隆,不能在室温放置太久,否则影响拍照效果。
4)缓冲液清洗和固定时沿着孔板侧壁加入,不要吹掉细胞。
5)染色前固定液要吸干净,避免局部残留固定液将染剂稀释造成染色不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