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
一、强诱变致癌类
• 溴化乙锭(EB)
溴化乙锭(EB)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具有强诱变致癌性,可通过皮肤吸收,使用时需戴手套操作,对于含有EB的溶液不能直接倒下水道,需进行净化处理。
• 碘化丙锭
碘化丙锭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操作时需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进行。
二、神经毒性类
•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在DNA测序、SSR及蛋白质分离等技术中作电泳支持物,具神经毒性,可通过皮肤吸收及呼吸道进入人体,累积毒性不易排毒,操作时需戴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
• N,N-亚甲双丙烯酰胺
N,N-亚甲双丙烯酰胺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切勿吸入粉末,称量时需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三、潜在致癌类
• 二乙基焦碳酸酯(DEPC)
二乙基焦碳酸酯(DEPC)是RNA酶的强抑制剂,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操作时应戴口罩,在通风橱中进行,沾到手上需立即冲洗。
• 甲醛
甲醛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也是一种致癌剂,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操作时需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通风橱内进行。
四、腐蚀刺激性类
• 苯酚
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均可造成伤害,操作时需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进行。
• 三氯乙酸(TCA)
三氯乙酸(TCA)有很强的腐蚀性,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防目镜进行操作。
• Trizol
Trizol常温下为紫红色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苯酚和异硫氰酸胍。苯酚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异硫氰酸胍则具有刺激性。
五、其他有毒类
• 二甲基亚砜(DMSO)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对皮肤有非常强的渗透性,使用时要避免其挥发,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 叠氮钠(NaN₃)
叠氮钠(NaN₃)毒性非常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运送系统,含有叠氮钠的溶液要标记清楚,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操作时要格外小心。
• 紫外光
紫外光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光源。能够用在无菌室进行灭菌,也会用来观察凝胶中的核酸,在实验室里常用的紫外光源包括手提式紫外灯和紫外透射仪。紫外光可损伤眼视网膜,紫外线也是诱变剂和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