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高质量的显微镜临时装片

如何制作高质量的显微镜临时装片

一、准备:工具与材料的“严选”

  1. 核心器材

– 载玻片/盖玻片:选择无划痕、洁净的玻璃片(可用纱布擦拭至透光无污渍),避免油污影响观察。

– 样本材料:根据观察目标选择薄而透明的材料(如洋葱内表皮、口腔上皮细胞、藓类小叶),厚度不超过2层细胞(过厚会导致光线无法穿透)。

– 辅助试剂:

– 植物细胞(如洋葱):滴加清水(维持细胞形态,防止失水皱缩);

– 动物细胞(如口腔上皮):滴加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避免细胞吸水涨破);

– 染色剂(可选):碘液(染细胞核)、稀墨汁(染草履虫),需根据样本特性选择。

– 工具:镊子(撕取材料)、滴管(滴加液体,需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吸水纸(引流染色剂)、解剖针(展平材料)。

 

 

二、核心步骤:从“取材”到“盖片”的细节把控

  1. 擦片:杜绝“隐形杂质”

– 用洁净纱布(或镜头纸)分别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一手固定玻片,另一手沿同一方向擦拭,避免来回摩擦产生划痕。

– 避坑点:若玻片残留指纹或油污,会导致视野出现不规则亮斑,需用酒精棉片二次清洁。

 

  1. 滴水:“量”与“液”的精准控制

– 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液体(清水/生理盐水),液滴直径约5mm(绿豆大小),过多易溢出污染显微镜,过少会导致样本干涸。

– 特殊样本处理:若观察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在液滴中加少量棉花纤维限制其运动;观察血液涂片时无需滴水,直接推片即可。

 

  1. 取材与展平:避免“重叠”与“损伤”

– 植物样本(如洋葱内表皮):用镊子从鳞片叶内侧撕取透明薄膜(仅取单层细胞,带叶肉会导致重叠),放入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展平(呈扇形或圆形,无褶皱)。

– 动物样本(如口腔上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2-3次,将刮取物均匀涂抹在生理盐水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细胞破裂)。

– 避坑点:材料未展平会导致细胞堆叠,视野中出现“多层模糊”;若样本过大,可先用刀片切取合适大小(如黑藻小叶取0.5cm²即可)。

 

  1. 盖片:“45°角慢放”防气泡

–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使另一侧边缘先接触液滴(形成“接触角”),然后缓慢倾斜放下(速度越慢,气泡越少),让盖玻片自然覆盖样本。

– 气泡处理:若出现少量气泡,可轻压盖玻片边缘,或用解剖针轻挑盖玻片排出;若气泡过多,需重新制作(气泡在显微镜下呈黑色边缘、中央发亮的圆圈,易与细胞混淆)。

 

 

三、染色:让结构“显形”的关键(可选)

– 适用场景:观察无色透明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时需染色,有色样本(如叶绿体、番茄果肉细胞)可省略。

– 操作步骤:

  1.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1-2滴染色剂(如碘液),等待10-15秒;
  2. 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对侧引流(吸引染液扩散至整个样本),避免直接滴加在盖玻片上导致染色不均。

– 避坑点:染色时间过长(如碘液超过30秒)会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视野呈深褐色;染色后需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防止污染镜台。

 

 

四、最终检查:装片质量“三看”

  1. 肉眼看:盖玻片无偏移,液滴未溢出,样本位于中央区域;
  2. 低倍镜看:视野明亮,无杂质、气泡,细胞分散均匀(无重叠、无褶皱);
  3. 高倍镜看:细胞形态完整(如植物细胞有清晰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目标结构可辨(如叶绿体呈绿色椭球形)。

 

 

五、特殊样本处理技巧

– 微小生物(如衣藻、水螅):直接用滴管取少量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无需展平);

– 柔嫩组织(如黄瓜表层果肉):用刀片刮取少量果肉细胞,均匀涂抹在清水中,避免损伤细胞;

– 需要保持活性的样本(如观察叶绿体流动):全程操作迅速,避免样本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装片制作后立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