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拍蚊子!它携带的病毒比你想的更可怕
夏夜的一阵嗡嗡声,可能藏着致命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蚊子是全球最危险的动物,每年因它传播的疾病导致超过72万人死亡,远超毒蛇、鲨鱼等“凶猛”动物。你知道吗?不是所有蚊子都吸血,更不是所有蚊子都带毒——今天就来揭秘最常见的3类“毒蚊子”,以及它们携带的病毒如何悄悄入侵人体。
- 伊蚊属(Aedes)
常见物种: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又称亚洲虎蚊)。
携带病毒:主要传播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病毒。这些病毒可引起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出血热或神经系统并发症。
伊蚊偏好温暖潮湿环境,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中国南方)。白纹伊蚊适应性极强,已扩散至温带地区,包括中国华北和华东。当前8月夏季是其繁殖高峰期,建议加强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和清除积水。
- 库蚊属(Culex)
常见物种: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携带病毒:主要传播西尼罗河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这些病毒可引发脑炎、发热或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儿童和老人中风险较高。
库蚊分布广泛,全球常见,尤其喜欢污染水体(如污水沟)。在中国,三带喙库蚊是日本脑炎的主要媒介,夏季活动加剧。提醒:西尼罗河病毒在欧美地区高发,但亚洲也有报告,外出旅行需注意。
- 按蚊属(Anopheles)
常见物种: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携带病毒:虽然主要传播疟疾(寄生虫病),但也携带奥尼翁尼翁病毒(O’nyong’nyong virus)等,引起类似登革热的症状。
按蚊多见于热带地区的水田或沼泽地带(如非洲和亚洲),中国南方是疟疾风险区。尽管病毒传播相对较少,但蚊媒综合防控很重要。当前闰六月雨季,积水增多,需警惕其孳生。
- 4. 防蚊灭蚊:3招切断“病毒链”
(1)清除“蚊子产房”
每周清理花盆、水桶、空调滴水盘等积水,不给蚊子幼虫(孑孓)滋生机会。
农村地区密封化粪池、加盖污水沟,稻田可养殖吃孑孓的柳条鱼。
(2)物理+化学防叮咬
安装纱窗、蚊帐,白天外出穿长袖长裤(伊蚊白天活跃),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
傍晚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子密集区逗留,库蚊和按蚊多在此时“出击”。
(3)高危人群做好“双重防护”
前往东南亚、非洲疫区前,接种黄热病、乙脑疫苗,携带驱蚊用品。
被蚊子叮咬后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