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饥饿时,你的身体究竟在做什么?

揭秘!饥饿时,你的身体究竟在做什么?

🍽️ 每当夜深人静,减肥的你是否也曾饿得咕咕叫,心里暗自窃喜:“哈哈,这下我的肚子上的肥肉该燃烧了吧!” 然而,现实却远比这复杂得多。身体在面对饥饿时,并不是简单地切换到“燃烧脂肪模式”,而是在细胞层面进行着一场精密且复杂的能量调控大战。

🔍 最近,“生酮饮食”、“间歇性断食”等减肥方式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改变体内能量来源,让身体从依赖葡萄糖的“舒适区”走出来,开始探索脂肪酸或氨基酸等新大陆。那么,在微观世界里,我们的细胞是如何响应这种转变,并继续维持生命活动的呢?

🔬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厦门大学研究团队的脚步,一起揭开这个谜团。他们最近的一项研究聚焦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体内碳代谢适应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挨饿时,身体的能量调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 在短时间内(比如2小时)挨饿时,身体会优先利用谷氨酰胺等非脂肪能源物质来应急。这就像是我们平时存下的“私房钱”,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而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脂肪酸氧化会逐渐增强,甚至可能动用易变性蛋白质来补充能量需求。这就像是我们开始动用“养老金”,虽然有些不舍,但为了生存也只能如此。

在低糖条件下,谷氨酰胺分解先于 FAO 增加

 

🔬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过程,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组精巧的实验。他们使用棕榈酸和谷氨酰胺分别标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以追踪这两种物质在饥饿状态下的代谢路径。实验结果显示,在低糖条件下,谷氨酰胺分解的增强明显早于脂肪酸氧化的增加。这进一步证实了身体在面对葡萄糖短缺时,会迅速调整代谢策略,优先利用谷氨酰胺来维持能量供应。

💡 那么,AMPK在这场能量调控大战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它就像一个敏锐的“能量侦探”,时刻监测着身体的能量状态。当血糖水平下降时,AMPK会迅速感知到这一变化,并通过磷酸化多个靶标来刺激分解代谢(如燃烧脂肪)并抑制合成代谢(如制造新的脂肪)。从而确保身体在能量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AMPK -PDZD8 轴在早期饥饿期间促进 OCR

 

🌈 总的来说,身体在面对饥饿时的能量调控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涉及到多种能源物质的利用和代谢路径的调整。而AMPK作为这一过程中的核心角色,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对这个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在减肥的道路上能够更加科学、健康地前行!

图片均来源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