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霍乱疫情持续恶化:冲突、气候与卫生系统脆弱性下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

全球霍乱疫情持续恶化:冲突、气候与卫生系统脆弱性下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公共卫生问题已然成为跨越国界、影响全人类的重大挑战。而当下,全球霍乱疫情正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恶化态势,在冲突、气候异常以及卫生系统脆弱性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正不断升级,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疫情现状:严峻数字背后的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于 8 月 29 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向全球敲响了霍乱疫情恶化的警报。数据显示,在 2025 年 1 月 1 日至 8 月 17 日期间,全球范围内多达 31 个国家累计报告了超过 40.9 万例霍乱 / 急性水样腹泻病例,其中,因这场疫病失去生命的人数达到 4738 例,更为严峻的是,有 6 个国家的病死率超过了 1%。​

从地域分布来看,刚果民主共和国、南苏丹和苏丹等国自 2024 年出现的疫情不仅持续暴发,还呈现出显著的扩散趋势,防控形势愈发错综复杂。与此同时,乍得、刚果共和国等以往多年未报告大量病例的国家,也再度被霍乱疫情席卷,使得本就脆弱的卫生系统面临着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在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各区域中,东地中海区域病例数一骑绝尘,超过 23 万例;而非洲区域则成为报告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地区,高达 3763 例。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疫病折磨的生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绝望,也凸显出全球霍乱疫情防控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急关头。​

三大因素交织,加剧疫情蔓延冲突导致社会失序,防疫举步维艰​

在苏丹,武装冲突已持续两年多,这对当地的医疗卫生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量医疗机构被迫停止运行,药品和医疗设备严重短缺,传染病监测和防控系统几乎陷入瘫痪。与此同时,大量平民因战乱流离失所,聚集在卫生条件恶劣的临时安置点,为霍乱等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温床。自 2024 年 7 月苏丹暴发最新一轮霍乱疫情以来,疫情已迅速扩散至该国 18 个州中的 13 个州,累计报告感染病例约 7.4 万例,死亡病例超 1800 例。今年 5 月,苏丹首都喀土穆州多处发电站遭袭,水电长时间中断,居民无奈只能直接饮用未经消毒净化的井水或河水,这一状况进一步加剧了霍乱疫情在当地的传播,并逐渐蔓延至周边地区。冲突使得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难以落实,让霍乱疫情如脱缰野马般肆意扩散。​

气候变化异常,环境利于病菌滋生​

气候变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也为霍乱疫情的恶化 “添砖加瓦”。一方面,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洪水、暴雨等灾害使得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在非洲,热带气旋 “弗雷迪” 引发的洪水、强风和泥石流等灾害,导致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等国 300 多家卫生机构受损,当地社区难以获得足够的卫生服务。洪水将大量污水、垃圾冲入水源,霍乱弧菌等病菌在这种环境下极易大量繁殖并传播。另一方面,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为霍乱弧菌创造了更适宜的生存条件。世卫组织霍乱小组负责人菲利佩・巴尔博扎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如严重干旱、前所未见的洪灾以及气旋等,都在让霍乱等流行病的形势变得愈发严峻。​

卫生系统脆弱,难以抵挡疫病侵袭​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部分地区,卫生系统本就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长期的贫困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安全饮用水供应不足,卫生设施简陋,医疗卫生人员短缺。当霍乱疫情大规模暴发时,这些国家的卫生系统根本无力应对。以非洲区域为例,尽管非洲各国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积极抗击疫情,但由于口服霍乱疫苗短缺,公共卫生和医疗人员不足,使得非洲在应对多重和同时暴发的霍乱疫情时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甚至连基本的医疗设施都十分匮乏,一旦有人感染霍乱,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病死率居高不下。​

应对措施与未来展望​

面对这场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国际社会已纷纷行动起来。世卫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与非洲疾控中心等联合召开非洲卫生部门部级会议,推动各国达成防疫共识。同时,向霍乱疫情蔓延国家派遣专家,帮助建立实验室和病例管理体系,提供口服霍乱疫苗,并建立清洁饮用水项目。此外,还加强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的合作,协调医疗用品全球供应链,提升全球监测水平,为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数据收集和共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紧急呼吁国际社会筹集 1.7 亿美元资金,用于为受霍乱影响的地区儿童和家庭提供救助。​

​全球霍乱疫情的持续恶化,是冲突、气候与卫生系统脆弱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公共卫生危机考验着全人类的智慧与团结协作能力。只有各国携手共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才能有效遏制霍乱疫情的蔓延,守护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没有霍乱威胁,充满健康与希望的未来。